长在新世纪春风里的朋友,大概不会知道十几二十年前,中国轮胎市场是怎样一幅一胎难求的场景。受制于轮胎产能供需矛盾,很长时间里,中国轮胎市场上,只要能造轮胎,只要能从工厂提到轮胎,甚至只要能开一家有稳定货源的轮胎店,就可以坐等八方来财。
但时至今日,中国轮胎市场却完全是另一幅光景。差不多十年前,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轮胎被市场迎头痛击,行业中下游企业死走逃亡伤,而中国轮胎,也在行业的至暗时刻中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洗牌。
NO.1
中国轮胎:生于草莽
差不多从三十年前开始,伴随中国大陆市场开放度的逐渐上升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资巨头们陆续进入中国轮胎市场。1993年,佳通轮胎进入中国市场,1995年,米其林沈阳有限公司成立,1999年,普利司通进入中国市场……
此时,带着领先几十年的技术,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品牌们,面对的是积贫积弱的中国轮胎企业。小、乱、散是彼时中国轮胎企业真实的写照,作为计划经济,三线建设的残余,中国的轮胎产能长期被分散在全国各处,尽管总产量差强人意,但具体到每家工厂,不管是产量还是质量,都无法对外资构成威胁。
即便对比鲜明,中国轮胎企业们仍旧毅然决然向“风车”发起了冲锋。
三十年后的今天,轮胎75强榜单上,来自这片土地的企业有30家,而这些企业更是共同贡献了全球最多的轮胎产能,从夹缝求生,到笑傲群雄,中国轮胎只用了短短三十年。
所以这三十年发生了什么?
NO.2
中资外资,迟来的较量
“时来天地皆同力”,一时间,以广饶为代表,中国轮胎企业开始进入爆发增长阶段。得益于飞速扩张市场,相当长时间里,中国企业卷低端,外国品牌做高端是行业中的普遍现象。
而大量热钱的涌入,让中国轮胎产能不断飙升,终于,2010年前后,中国轮胎市场第一次供过于求。而就在这一关键节点,“双反”给了中国轮胎企业沉重一击。
之后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近十年时间里,数百家轮胎企业被迫离场,留下的是一片“尸山血海”。而在尸山血海中的幸存者们,面对四顾萧条的场景,不计代价。
诗人说“死是容易的,活着更难。”但活着,才有反击的机会,从TBR市场开始,中国企业们开始了自己的反击。2016年,中国大陆TBR市场,至少能找到九家外资品牌的活跃身影,到时至今日,仍选择在中国TBR轮胎市场上苦撑的外资企业,只剩三家。
用惨烈的价格战,用艰难的拉锯战,用痛苦的攻坚战,邓禄普、锦湖、优科豪马等外资巨头的TBR业务纷纷败走中国市场,中国轮胎企业大获全胜。
而在更重要的PCR,也就是乘用车领域,“那些杀不死我的也终将使我更强大”,在经历残酷的洗牌,淘汰,产能置换后,中国轮胎企业也终于有资格和外资高端品牌掰一掰手腕。近几年,中策、赛轮、玲珑等轮胎企业密集推出乘用车胎产品,更惊喜的是,在中外媒体的轮番测评下,这些轮胎也依旧备受好评,不但受到越来越多国内消费者的认可,更攻进了外资轮胎品牌实力雄厚的欧美市场。
如今的中国轮胎企业,终于有足够的实力与底气,直面曾经的高不可攀的对手们,曾经“只身匹马”向风车冲锋的勇士,此刻终于有了锋利的兵刃,厚重的铠甲。
但,代价是什么呢?
NO.3
做得多挣得少
新人不笑旧人哭
但当“幸存者”是复数的时候,麻烦就来了。不管有意无意,一群卷王相遇的结果,一定是到所有人都被迫越来越卷。在可以卷的方方面面,价格战一定远比售后、技术,甚至品牌来的直接。
事实上,不管是出口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横向比较,中国市场的轮胎均价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都算得上廉价。究其原因,虽然产业、技术等多方面的原因,但绕不开的一定有企业内卷因素。
其实不少外资轮胎败走TBR市场,最重要的原因也是中国企业用更低的价格吃掉了外资原本的市场份额。毕竟作为生计所系,卡客车主们对轮胎价格的敏感有目共睹。其实不止中国市场,以价格为切入口,不少中国轮胎企业甚至已经开始在海外TBR市场攻城略地,毕竟物美价廉的东西,没人不喜欢。
但问题是,对车主而言,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尤其是轮胎替换频繁的,单次替换数量也较多的卡客车轮胎,车主们对价格尤为敏感。甚至即便是品牌忠诚度较高的乘用车主,想要抵制低价的诱惑,也颇为困难。作为价格战的副产品,在2022财报中,不少中国轮胎企业利润都有不同幅度的下滑,甚至不少外资品牌都有几分步履维艰,从营业额、市占额多角度节节溃退。
所以说,卷王相争,卷价格,未必卷的死对手,但却实实在在饿到了自己。
然而,对有志于成就自己在轮胎行业低位的企业来说,中国的市场规模就决定了这是一块不可能被放弃的热土,在这一点上,外资如此,中国企业亦然。为了更好的拓展这个巨大的市场,从频频换帅到屡推新品,外资品牌动作不断。同样,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中国企业们也一样在努力上探,与外资争利。
归根结底,三十年,中国轮胎沧海桑田。尽管直到今天,在不少维度上中外轮胎企业仍有差距,但能用三十年追上外资一百多年的底蕴与积累,中国轮胎人仍值得骄傲。只是骄傲背后,“低价竞争”仍是横在想要在这片市场里有所作为的每一家企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寒锋映出的,则是哭笑不得的中外轮胎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