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当今赫赫有名的头部轮胎企业陆续成立。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自己的轮胎企业终于诞生。
与外资近40年的“年龄差距”,让外资轮胎企业抢占了技术、市场份额、品牌的发展先机。
中国轮胎企业必须牟足了劲追赶。
但是要发展到什么时候,中国轮胎企业才能进入第一梯队呢?
01
20世纪上半叶,欧洲轮胎完全占据话语权
对于谁对轮胎制造技术贡献最大,谁是充气轮胎创始人,虽然目前有多个版本的故事,但是毋庸置疑的是18世纪是轮胎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年代。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的百年间,我们现在用的轮胎大致有了雏形——橡胶、充气。我们熟知的邓禄普、德国马牌、米其林都在其中有着自己的贡献。
诸多外资企业在这一时期的技术开发不仅助推了轮胎行业的初期发展,也在技术层面夯实了基础。虽然这一时期品牌的概念还处在萌芽阶段,但是一些销售策略(例如米其林指南,自行车赛事轮胎赞助)已经开始帮助轮胎企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而这时的中国轮胎产业尚在沉睡当中,轮胎行业中尚未有一家中国企业的名字。
进入20世纪前十年,马牌让轮胎可拆装成为现实,同样也是马牌将合成橡胶加入了轮胎配方。
这个时候,中国轮胎市场充斥着外国牌子的轮胎。
轮胎又转了十多年后,轮胎原材料里又多了一剂马牌加的炭黑,轮胎配方使用基本定型,外资轮胎已经用技术把耐磨推到了新的高度。而在同一时期,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轮胎品牌,双钱轮胎。
起步晚了40年。
不过起步晚可以算是亚洲轮胎企业的共同特点。
事实上,现在日本轮胎巨头普利司通,韩国轮胎巨头韩泰,从事轮胎业务的时间还要比中国轮胎企业晚上了几年,甚至十几年。
在此后的几十年中,“技术落后”一直是整个亚洲轮胎产业摘不掉的帽子。毕竟当时几乎所有的技术都牢牢掌握在欧美轮胎企业手中,而亚洲轮胎企业的发展尚处在最初级的阶段。
1937年,米其林推出了第一条钢丝帘布层轮胎;
1946年,米其林为其子午线轮胎申请专利;
1965年,米其林在拉都建立测试场。
除了技术升级,制造更快、更耐磨、更具操控感的轮胎,多数欧美轮胎企业还在拓展自己的全球市场。
但同一时期,亚洲轮胎企业普遍在探索着如何造出来质量尚可的轮胎。此时的日本轮胎企业正在通过给欧美企业做代工实现从棉帘线轮胎的转型。日本的子午线轮胎更是从60年代才开始生产,晚了欧洲近30年。
不过也是从突破了子午线轮胎开始,亚洲轮胎企业进入了反超阶段。
02
20世纪下半叶,全球轮胎格局迎来巨变
如果说日本轮胎企业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概率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计算。
这一时期,日本轮胎企业开始进入赛车轮胎研发,并在70年代开始将赛车轮胎应用到赛事当中。到了70年代下旬,日本轮胎开始出现在重要的赛车运动赞助中。
从造轮胎到参与赛事,日本轮胎企业用了近50年的时间。
这个发展历程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是的!
50年,从无到为其他企业代工,再到赞助赛事,像极了当下中国头部轮胎企业的发展缩影。只不过日本轮胎企业的故事是在20世纪30年代开启;比中国大多数轮胎企业,早了60年到70年。
大部分中国轮胎企业的故事开始于80年代到2000年。
而这时的日韩企业,尤其是日本轮胎企业,已经开始了利用收购之路走进第一梯队。
事实上,自80年代开始,日本轮胎企业就已经拿掉了“低质”和“同质化高”的标签。日本轮胎品牌的市占率开始赶超很多欧美老牌轮胎企业,在全球高端市场有了自己的名字。
除了因为冠名赛事让围在电视前和聚在赛车跑道旁边的消费者看到了产品优异的性能表现。
“收购大品牌、大工厂”也成为了日本轮胎企业的“电梯间”。
1988年,普利司通收购了当时美国第二大轮胎制造企业凡士通轮胎和橡胶公司,拿到了大部分的北美市场份额,甚至因为这场收购,其全球份额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可以说不到60年,普利司通就从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亚洲轮胎厂成长成为了在全球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轮胎企业。
有数据显示,2009年时,米其林和普利司通的市场在全球轮胎市场的份额均已超过了18%。可以说,轮胎行业的半壁江山被这两家轮胎企业牢牢抓在了手里。
一家成立时间很早,一家虽然成立时间不足百年,但是所有的大胆决策都做到了领先。事实上,普利司通在加入赛事、收购扩规模的决策上不仅领先了中国企业,也比其本土企业更早一些。
2022年开始,其本土行业竞争者之一的优科豪马开始通过不断收购知名非公路轮胎企业来扩大自己的规模。
虽然目前中国轮胎企业如此大胆地收购还没开启,但是在我们的观察中,中国轮胎企业的收购之路大概率也就会在近十年内开启。毕竟,不少中国轮胎企业在近20年的发展飞速如坐火箭——做到从代工到进入赛事赞助,不少企业的发展时间都用不到30年。
03
21世纪,全球轮胎大混战
如果说欧洲轮胎企业发展最快的十年是在1960年到1990年,那么中国轮胎企业的飞速发展期则出现在1990年到2020年。
20世纪90年代,大量的外资轮胎品牌、产品进入中国,他们在拿到更多中国市场份额的同时,也让中国轮胎企业看到了技术上的差距和目标。
像外资一样拿到更高的市场份额激励了不少中国轮胎企业开始积极尝试技术突破。不怕吃苦的中国轮胎企业在代工中,在不间断的技术尝试中,有了新的发展。
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大量的出口订单也为中国轮胎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机会。这些销售机会最终转化成为了支持中国轮胎企业不断攀升的资金支持。
靠着这些资金,中国轮胎企业不仅可以建厂实现更多的轮胎供应。2019年到2023年,在中国大车胎市场,中国轮胎几乎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同时,大量中国轮胎企业在2010年之后进入了全球轮胎企业第二梯队,并向着前五发起冲击。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中国轮胎企业的全年营收几乎只有“门票价格”的一半,想要跃级,唯一的出路或许真的只能是像30多年前的日本轮胎企业一样,通过收购实现规模的扩充。但是中国轮胎企业什么时候,又是哪一家会作出这样的决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