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胎三次产能大爆发
第一次:野蛮生长的20年
1990年前后,外资轮胎企业陆续在中国建立办事处、分公司,大量的外资品牌轮胎坐着货轮进入中国市场。卓越的质量和性能表现让外资品牌占领了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可能更多)。
广东商贩看到商机,开了小作坊盯上了翻新轮胎生意。
胶管企业也看到了商机,东营地区利用制造过橡胶产品的经验,开始摸索着建立自己的轮胎工厂——一个村子一个厂子。
第二次:海外产能大扩张的10年
2012年,伴随着赛轮在越南建立中国第一家海外轮胎工厂,中国轮胎产业发展迎来了第二个窗口期——利用海外渠道拓宽出口渠道。
2012年到2020年短短8年时间,至少有6家轮胎企业在东南亚建厂。
据不完全统计,8年时间,中国轮胎的海外产能从0一下子干到了至少5000万条。
第三次:产能建设更快更大,
全球化之路越走越宽
如果说第一次产能扩张专注于产能;
第二次产能扩张执着于海外出口;
背后资本日益复杂
中外对抗日益激烈
最后的疯狂,还是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