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洋轮胎,也是日本四大轮胎制造商通伊欧的旗下品牌。

2024年全球75强,通伊欧虽然排名没变,但是其2023年的销售额已经被中国轮胎企业赛轮超过。甚至是销售额涨幅也落后于中国轮胎企业很多。

 

2023年,中策橡胶和赛轮轮胎的销售额涨幅分别为5.49%和9.41%,但是通伊欧的轮胎业务销售额涨幅仅有3.7%。而对比其他日本轮胎企业,通伊欧的轮胎销售额的差距越是越来越远。

 

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表明——通伊欧即将成为第一家垮掉的日本轮胎企业······

日本胎企,通伊欧在拖后腿

 

 

即使是2023年普利司通和住友橡胶的轮胎业务销售额略有下滑,通伊欧与这两家的轮胎销售差距也仍然分别超过了200亿美元(1413亿人民币)和35亿美元(247亿人民币)。

而与优科豪马的差距则是拉得越来越大。

 

2022年,中策橡胶曾以近3亿美元的轮胎业务销售差距超过优科豪马。当时的这一排名变化似乎引发了优科豪马对发展前景的担忧。因此在2022年,优科豪马释放了一桩巨大的新闻——收购特瑞堡车轮系统。

2023年,这桩轰动全球的收购案的完成,在优科豪马轮胎销售额暴涨8.42%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当然,也进一步拉开了优科豪马和通伊欧之间的差距。2022年,优科豪马的轮胎销售额超过了通伊欧的约23亿美元(163亿人民币);2023年,优科豪马把差距拉大到了26亿元(184亿人民币)。

 

通伊欧已经被其他日本轮胎企业远远落在了身后。

实际上,现在提到日本轮胎制造商,中国市场较为知名的品牌是普利司通、邓禄普和优科豪马,通伊欧,或是在2022年12月再度在中国市场恢复的“东洋轮胎”商标,几乎在国内市场“销声匿迹”。

逐渐消失的通伊欧

 

 

“在中国市场越来越没影响力了。”一位行业内人士这样评价当下的通伊欧,“谁也想不到,以前还能和百路驰和固铂轮胎在越野胎市场抗衡的通伊欧,现在竟然快变得无人知晓了。”

在今年的北京车展和成都车展中,通伊欧品牌外资配套已经垫底。

 

成都车展,通伊欧的配套占有率为0.6%,仅有7款车型配套了通伊欧。

北京车展,通伊欧的配套占有率更低,仅有丰田的伯智4X和雷克萨斯GX hev配套了通伊欧的轮胎。

而对比其他日本品牌,普利司通在北京车展成都车展的配套占有率分别为;

而在此前通伊欧表现较强悍的越野胎配套市场,其目前也远远落后于百路驰和固铂轮胎。

 

2024年的北京车展和成都车展,百路驰的配套占有率分别为2.2%和0.9%;固铂轮胎的配套占有率分别为1.8%和1.5%。配套表现均优于此前还算能抗衡的通伊欧轮胎。

事实上,甚至此前在越野胎配套布局中稍显逊色的品牌,也在今年的两大车展中大放异彩,大有赶超通伊欧在中国配套份额的趋势。

而在2020年之前,通伊欧的配套市场可不是这么惨淡。

这也是为何当下不少城市还有着一定数量挂着通伊欧门头的轮胎店。但是店中售卖的通伊欧轮胎或者东洋轮胎份额却几乎不足一成。

配套份额的失利正在拖累通伊欧在替换市场的销售表现。

身陷多起丑闻,通伊欧的下滑之路

 

 

然而通伊欧的萧条并非无迹可循。

多次质量暴雷和渠道暴雷就已经预告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日暮西山”。

日本本土,通伊欧也多次被爆料产品质量问题。

 

2015年3月,震惊全球的建筑物料质量丑闻——通伊欧篡改其免震装置橡胶和防震橡胶数据被曝光。

2016年初,通伊欧在中国销售的轮胎产品被送检,最终确认标注生产于2013年2月的轮胎被检测出存在配方缺陷,即存在助剂析出现象。据悉,这批配方有问题的通伊欧轮胎当时在中国市场已经流通,总货值在上千万元。

2024年,通伊欧再度被爆质量丑闻。1月,内部员工举报通伊欧为本田的热门车型“N-BOX”提供的零件不符合管理标准。虽然通伊欧对该举报进行了反驳,但是不信任的种子依旧再度萌芽——通伊欧轮胎的质量······

 

而在渠道管理方面,通伊欧犯下的“错误”更是导致其全钢胎产品在中国市场几乎销声匿迹。

2019年之后,外资轮胎企业才陆续因为“卷不动价格战”而逃离中国市场运营。但是再往前推4到5年,几乎差点儿离开中国大车胎市场的外资企业是通伊欧,而且其离开的原因也绝非是被动的价格战,而是因为“不讲诚信”险被市场清盘。

2014年11月,当经销商拿着有质量问题的全钢胎找到通伊欧履行三包政策的时候,却被告知不予理赔。受害经销商超过了20家,通伊欧拒不履行三包协议的时间长达8个月

 

而更让经销商生气的是,厂家给出的不三包理由是经销商只要没有购买新的轮胎就不对之前的轮胎履行“三包协议”。擅自改变三包规定,拒绝履行三包协议让经销商直接上门到山东诸城工厂讨说法。

 

受渠道暴雷影响,通伊欧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大幅下挫。有知情人士称,通伊欧诸城工厂在2015年之前的月销量近两万,但是到了2015年,该工厂有部分时间的月销量下降到5000条以下,2015年8月该工厂的月销量甚至只有几百条。

此后,通伊欧的渠道运营还是发生过多次纠纷。2024年前9个月,通伊欧依旧身陷买卖纠纷之中。

 

此后,无论是去掉“东洋轮胎”的名字的做法,还是又增加“东洋轮胎”的名字的做法,都没能为其挽回市场份额。通伊欧在中国市场彻底被边缘化。

据传言,市场份额的大幅下挫,通伊欧现在的中国市场运营已经交给了一家经销商。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虽然通伊欧在中国的情况每况愈下是不争事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通伊欧真的走向了完蛋——“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目前的通伊欧还有着丰厚的“家底”。

在国际知名的漂移赛事——D1 GRAND PRIX(中国2016年引进了该项赛事),即漂移圈中的“F1赛事”,通伊欧依旧活跃于冠军团队的赛道。在这项代表世界漂移竞技最高水平的比赛中,通伊欧一直是精彩追走王牌对决的“御用轮胎”。

这也意味着即使身陷丑闻,但是通伊欧轮胎在这项极端考验轮胎性能赛事中屡屡晒出的成绩单,依然值得车手信赖。品牌影响力方面,通伊欧依旧还不算气数将尽。而一次次伴随着冠军队伍登上领奖台,通伊欧也在证明着自己的实力非凡。

 

这也是为何在北美和日本市场,通伊欧依旧创造着可圈可点的销售表现。

而在此前机构统计的美国替换市场占有率中,通伊欧在乘用车轮胎、轻卡轮胎和中卡轮胎替换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3%、5.5%和3.5%;在三个细分市场的占有率排名分别为第11、第6和第8。

 

2024年上半年,通伊欧在美国的销售额分别增长了6.57%,同时北美轮胎销售正在成为通伊欧占比最大的轮胎业务。在中国几近谢幕的通伊欧在北美找到了新的销售增长赛道。

可以说靠着“老本”的通伊欧目前仍旧拥有一定的竞争力撑着。

通伊欧的教训,中国轮胎能学到什么

 

 

因此,看到通伊欧在中国市场的日落西山,相比于看热闹,思考其中的原因其实更为重要。

质量的保障、渠道的管理、市场份额的巩固都是值得从通伊欧的教训中逐一学习的。虽然近几年中国轮胎企业成长之迅速大有超越外资轮胎企业的趋势,甚至已经有企业做到了这一步,但是在这之后更要谨慎前行,不能忽视产品和渠道的力量。

 

否则,一个丑闻就可能将企业打入泥潭。

传统强企的挣扎都如此费力,更何况刚刚崛起的新兴力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