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显示,总投资51亿元的玲珑轮胎安徽工厂将在2029年3月全部完工。届时,玲珑轮胎在国内将再添1400万套轮胎产能(120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以及20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

 
这不是玲珑轮胎今年第一次传来产能消息。在其塞尔维亚工厂实现量产后,玲珑再度投入46亿元扩建该项目。此举不仅意味着玲珑在欧洲的产能,也代表了中国轮胎全球轮胎产能的进一步增强。中国海外投资2.0正在发起一场全球产能热战······

01

3家中国巨头托举全球4.5亿条轮胎供应

 
实际上,这场全球产能热战早在2019年就正式打响。
“吨位决定地位。”这是轮胎行业更古不变的商业逻辑。

2000年后,中国轮胎能够实现全球占有率从1%到近20%的提升,靠的就是产能扩张。虽然21世纪最初十年的盲目扩张也为中国轮胎产业发展埋下“低质”隐患,但是我们却也不得不承认其曾用低价帮助中国轮胎敲开全球市场的大门的贡献。

 

2012年之后,中国轮胎的产能扩张不再只集中于量和国内选址,大尺寸高价值轮胎产能和海外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主打“品牌打开市场”的中国头部轮胎企业,产能扩张速度更是惊人。
截至2024年6月,中国头部三家轮胎企业仅乘用车、轻卡和卡客车轮胎的总产能均已破亿。

 

如果叠加在建产能,到2030年,三巨头对全球轮胎的供应已经超过4.5亿条。
而将三巨头分开与全球头部轮胎企业对比,至少产量方面,三巨头的“吨位”并不算弱。至少在未来三到五年,中策橡胶的供应能力已经超过了德国马牌。玲珑和赛轮当下的产能就已经站到了倍耐力和韩泰轮胎之上。

 

但对三巨头来说,想要跻身全球前無占领更多的市场,当下的产能还远远不够。如果对比2023年底统计的全球重要轮胎产能数据可以发现——2030年,大概也只有中策才能在产能上与固特异搏一搏。
2023年,固特异的销量在1.71亿条。但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受飓风影响,其部分美国工厂受灾严重,因此供应量出现严重下滑。
“供应量决定市场占有率”的轮胎商业模式之下,连中国轮胎巨头们都还有不短的路需要追赶。同时,优科豪马等野心勃勃的企业也在通过收购等手段扩大体量规模,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上中国轮胎企业依旧压力重重。

 

此外,结合财报数据可以看到,中国轮胎企业海外布局仍旧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资料显示,住友橡胶,泰国工厂的年产能大概超过了4000万条。而中国轮胎企业的海外工厂的年产能均未能超过2000万条。这也是为何近年来,中国轮胎企业更愿意在海外工厂方面做大手笔投资——海外产能供应是做好本地化运营的基础。

02

加速建厂,三巨头全球布局20家工厂

 

不过通过公告和各类媒体新闻可以看到,海外建厂对轮胎企业的成本抗压能力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玲珑轮胎对塞尔维亚工厂的扩产投资达到了46亿人民币,中策5亿美元投资墨西哥,赛轮对墨西哥和印尼的总投资近5亿美元。三巨头在前十个月在海外工厂的“消费”就超过了117亿人民币。

 

按照全球75强披露的数据来看,这些投资几乎占到了企业年营收的10%以上。
但是这种颇为大胆的决定带给企业的是摆脱双反掣肘,以及更好的本土化运营。
纵观排名前十中的外资轮胎企业可以看到,外资轮胎企业之所以可以在全球各地讲好品牌故事,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全球都有工厂实施差异化的销售策略——了解市场才能拿捏市场。

 

如果按照2023年底的统计数据来看,外资轮胎企业在工厂数量上远远甩开了中国轮胎企业一大截,且布局范围更加广泛。不仅是排在中国轮胎企业前面的8家外资轮胎企业均在美国设有本土工厂,就连排在中国后面的印度企业在欧美的轮胎工厂布局范围上也超过了中国轮胎企业。
不过,随着中国轮胎企业海外知名度和需求越来越高,更多的轮胎企业也在探索新的海外投资基地。其中,中国轮胎黑马森麒麟已开启了其欧洲和非洲的布局。

 

2024年9月30号,森麒麟17寸、18寸轮胎成为了其摩洛哥工厂首批正式下线的轮胎产品,在稳步推进公司“833plus”战略目标的同时,成功推进“出海2.0”战略。

03

非公路轮胎产能也在跟上

 

此外,除了不断发力海外产能,中国轮胎巨头在突破巨胎技术掣肘后,也开始在特种轮胎上增加投入。

 

2022年,中策橡胶就计划三年内投资28亿元,建成辐射整个北方的特种轮胎工厂。

 
2024年,赛轮在印尼的投资中就规划了3.7万吨非公路轮胎产能。
而玲珑轮胎则是计划在2030年前完成其非公路轮胎的“3+3”全球战略规划,即在中国的3个生产基地与海外的三个生产基地,均规划OTR产能。最终,在 46.89亿元的预算支持下,玲珑轮胎将达成全钢巨胎3万套、全钢工程胎47万套、农业子午胎27万套、斜交农业胎5万套、斜交工程胎20万套,其它非公路轮胎60万套的生产能力——全部达产后,玲珑每年可生产33.09 万吨OTR产品。